美营利性大学为何热衷招穷学生
发布时间:2010/6/24 9:03:12 栏目:远程教育新闻 来源:大牛教育 浏览量:
当美国公立大学受政府预算紧缩影响、难以扩招时,营利性高校为求知者开启另一扇门。而基于高学历、高薪水的假设,贫困生可在一无资产、二无担保的情况下申请到联邦贷款。不过,营利性高校学费往往数倍于社区大学。“无家可归者如果拖欠学生贷款,就找不到落脚之地”,将会丧失申请公共住房等政府补贴项目的资格
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钱可花,这样的“三无人士”在美国有学可上吗?
答案是:有,甚至可能成为美国营利性高校积极争取的招生对象。在这些教育机构看来,“三无”学生只要符合政府资助条件,就能为校方引来滚滚财源。至于风险与弊端,不妨推到校门外。
热情背后
伯森 罗林斯现年23岁,高中辍学,如今失业,10个月来无家可归,寄身于克里夫兰市一处收容所,参加“匿名酒鬼”组织努力戒除酒瘾。
著名营利性高校凤凰城大学对罗林斯的热情“追求”始于去年10月。当时,学校两名招生人员不请自来,到罗林斯所在收容所向70名和他境况相仿者大谈特谈读凤凰城大学的好处。罗林斯一时兴起,在网上填写表格表示感兴趣,不料引来电话和电子邮件不断。对方敦促他造访克里夫兰分校校园。
“如果高等教育对你的职业成长有利,能帮你完成学业目标,那还等什么?”一名招生人员在今年4月15日发给罗林斯的电子邮件中写道,“很快就要开课了,时间不等人。我很愿意帮助你完成整个申请(入学)流程。”
美国《商业周刊》报道,这种热情在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并不罕见。随着政界越来越认可民众不止需要一张高中文凭,这些教育机构对无家可归者展开日益猛烈的攻势。如何营利?当然不是指望这些人掏空钱包,而是他们背后数目可观的联邦政府补助和贷款。
按照《商业周刊》说法,联邦政府2009年向营利性高校的贫困生提供265亿美元补助和贷款,这一数字在2000年为46亿美元。2009年,公开上市的高等教育企业平均四分之三的收益来自财政支持。其中,作为美国最大的营利性高校,凤凰城大学得益于联邦政府贫困生资助的收益比例由2001年的48%飙升至86%,直逼法律设定的90%上限。
私人控股的德雷克商学院主要培养医疗和牙科助理,2007年87%的收益来自联邦政府财政支持。位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分校招生和学生服务部门主管珍 奥恩说,分校大约5%的学生无家可归。自2008年下半年起,分校开始向出勤率超过80%且各科成绩不低于“C”的学生提供每两周350美元津贴。
《商业周刊》报道,分校全体1200名学生中,大约四分之三能拿到这类津贴。就“倒贴”之举是否合法,独立高校评审委员会应媒体要求展开调查。记者丹尼尔 戈尔登认为,委员会调查招生内幕后可能取消德雷克商学院认证资格以及接受联邦资助资格。
不过,学校首席执行官齐亚德 法德勒认为校方做法无可厚非。
按照法德勒的说法,“我们不是专门针对无家可归者”,只是“我们身处低收入社区,碰巧不少人靠社会福利生活”。至于两周一次的津贴,那不是“将学生领进校门的小把戏”,而是为了激励学生待在学校完成学业。
法德勒说,学校就业部门对30名毕业生展开抽样分析后发现,部分人毕业后“收入明显增加”。
相比之下,凤凰城大学所属阿波罗集团宣布,校方商业准则禁止员工到贫民窟招生,克里夫兰市相关招生行为未经,违禁员工可能面临解雇。
凤凰城大学发言人曼尼 里韦拉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校方希望能确保“只有那些有合理理由取得成功的学生能入学读书”。
似曾相识
营利性教育的现状似曾相识。
20年前,中等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出现,招生时紧盯社会救济人员和失业者,同样为的是联邦助学款项。结果,一方面,学生入学后几乎得不到正规培训,另一方面,学生贷款逾期欠债率一路飙升,1992年达到22%,促使国会当年出台严格限制规定。
新规向营利性教育行业引入约束机制,为私立高校逾期欠款率设定上限,同时限制联邦政府助学款项在学校收益中比例,禁止学校按招生人数向招生人员支付薪水。结果,逾期欠款的学生比例降低。
10年后,乔治 W 布什政府放宽对招生人员奖金限制,从而为无家可归者“受宠”重启大门。加上政府寻求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营利性高校入学人数在布什2000年至2008年任职期间由67.3万人增至180万人。凤凰城大学如今号称拥有45.86万名学生,其中逾20万接受两年制网络教育。
位于纽约的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公司分析师杰弗里 西尔伯说,这些学校2000年收益总计90亿美元,今年预计可达292亿美元。
如今,营利性高校凭借稳定的政府助学补贴和可观的网络教育利润前景吸引大量投资者。以位于匹兹堡的教育管理公司为例,华尔街巨头高盛公司持股38%,旗下学校拥有13.6万名学生,教学内容从时尚到烹饪五花八门。
为扩大招生,这些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劳伦特国际大学请前总统比尔 克林顿担任名誉校长。钱瑟勒大学邀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 韦尔奇投资,打出韦尔奇每周视频课堂的招牌。与此同时,部分当年受国会制约的行为眼下重获生机,翻新花样悄然回归。
在克里夫兰,钱瑟勒大学和凤凰城大学去年均对无家可归者聚集地展开招生攻势。拜伦 汤普森当年进入凤凰城大学负责招生,他先后出现在“Y天堂”、“救世军港口灯”和“过渡家园”等3家专门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服务的机构进行招生宣传。
汤普森说,自己的行为既能服务社会,让无家可归者获得关注,又能增加收入,“一个月内如能让 过渡家园 内两三名女性登记入学”,自己就会大赚一笔。
“以不大可能获益的弱势人口为对象是一种过分热情的招生方式,”教育部副部长帮办罗伯特 沙伊尔曼说,“根据招生人数支付报酬可能刺激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沙伊尔曼着手加强对营利性教育机构限制,相关举措可能令后者损失不少联邦政府财政支持。今年5月传出他将于夏季离职的消息后,阿波罗集团等营利性教育企业股票价格回升。
梦圆之前
一种观点认为,营利性高校的兴起代表公众利益和私营部门的融合,值得称赞。当公立大学受政府预算紧缩影响、难以扩招时,营利性高校为求知者开启另一扇门。而基于高学历、高薪水的假设,贫困生可在一无资产、二无担保的情况下申请到联邦贷款。
不过,戈尔登说,营利性高校对失业人群的甜蜜攻势并非总能奏效,后者需要多方权衡。
首先看成本。营利性高校学费往往数倍于社区大学。同为贫困生,在社区大学可能仅靠政府补助就能赚回学费,而在营利性高校则往往负债累累。2007年至2008年,营利性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平均贷款额为32653美元,几乎两倍于公立大学毕业生贷款中值。
更严重的是,学费涨势迅猛。德雷克商学院2007年至2008年学费为4000美元,今年以新增设备和工作人员为由将学费涨至1.57万美元。
专案经理阿德雷塔 琼斯说,“无家可归者如果拖欠学生贷款,就找不到落脚之地”,丧失申请公共住房等政府补贴项目的资格,而当前经济环境下适合他们的工作也不多,“那让人无从选择”。
其次看学习能力。《商业周刊》认为,较于常人,无家可归者更容易出现精神病患者或滥用药物情况,从而影响学业。玛丽索尔 卢戈即为一例。
卢戈12岁离家出走,成为“瘾君子”,流浪街头22年,戒毒后于2008年搬进“过渡家园”,获得高中同等学历。
在汤普森引导下,她去年8月进入凤凰城大学,靠联邦政府贷款攻读商学学位。没过多久,她遭遇学习困难,开始挂科。
“有时,因为用药过多,我没办法记住资料,”卢戈说。
按照校方说法,卢戈当年11月离校。不过,卢戈称自己仍是注册学生,和校方出现费用纠纷。
再次看就业。部分无家可归的求学者以往经历复杂,即使拿到本科学历也很难保证找到好工作,例如ECPI技术学院学生布伦达 托尔基亚。
托尔基亚现年40岁,先前因涉毒犯罪多次入狱,今年3月开始学习医学管理课程。谈及未来,她充满感激,校方“向我保证会在这一领域找到工作”。
不过,美国医学管理人员学会公关部主管苏珊 艾格特说,由于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储有麻醉药品,托尔基亚的经历对他们而言是盏红灯。
营利性高校“正在压榨那些本就脆弱的人”,专案经理萨拉 科恩直言,“那些人无法完成大学学业”。
“罪恶,”科恩如是评价。
面对凤凰城大学的极力推销,罗林斯最终没有买账。他表示更想要一份工作,以便为不在身边的1岁女儿支付抚养费。
罗林斯说,那些招生人员说得天花乱坠,唯独没有提及关键一点:钱。一旦入学,他将不得不为每年1.5万余美元的学费向政府贷款,利率5%至7%。
“我无家可归,住在收容所,难以挣到钱,”他说,“为上学而负债累累不值得。”